首 页|政务公开|党务公开|工作动态|政策法规|机构编制|事业单位登记管理
首页 >> 监督检查
 
吃空饷背后的共性问题


发布日期:2012-08-23 信息来源: 海盐县编委办 字号:[ ]

 最近,随着永康市自查有192人在编不在岗一事被媒体曝光,吃空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。其实,这类事既非永康仅有,也非始于今日。可以说,像永康排查出的八大类问题,如长期请假或超假不归、停薪留职、退居二线后不正常上班等问题,各地都有,且由来已久。所以,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吃空饷背后的共性问题。例如,空饷是怎么来的?哪些人凭什么吃到空饷?为什么有些人在编不上岗,而另外有不少人在岗却无编制?这是体制问题还是人为的问题?

  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通过本级政府的编制委员会核定岗位和职数,称为定编。在定编范围内占有一席之位的就是在编人员。按理说,编制是根据工作任务和实际需要定的,岂能留空?但实际上,很多单位的编制在不断膨胀,同时有一批人因种种原因离开岗位。这就有了吃空饷的可能。值得追究的是,有些单位以各种理由申请增加编制,是否确有必要?长期不在岗的人为什么不除名?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锡荣有句话发人深省:“共和国成立60多年了,至今还没有编制法。乱设机构、乱定级别,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职数超编严重。这两乱两超给人民加上额外负担,给反腐倡廉带来巨大压力。现在看来还应加一句话:给吃空饷留下了可乘之机。

  谁能吃空饷?当然不是人人都有份。从永康市曝光的情况看,有的人离岗23年还在领工资,有的由单位或部门截留公用,总之是暗箱操作,领导说了算。如果信息公开,民意裁决,有效监管,这些不清不白的猫腻事能长期存在吗?

  与在编不在岗、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情形并存的是,一些机关、事业单位聘用了为数不少的编外人员。这些人没有编制,干着和在编人员一样的工作,但他们的工资奖金却只有在编人员的几分之一。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状况使得吃空饷的单位照样正常运转,但对于编外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歧视和不平等。这是深化体制改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。这个痼疾不根除,吃空饷的土壤也难以铲除,再多的政策规定都可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境地。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 


主办:365bet开户         技术支持:海盐县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

邮箱:bwb@haiyan.gov.cn        电话:86110173/86110178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